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 中医药与脑科学 > 团队简介 团队简介

中医药与脑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简介


中医药与脑科学方向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省局共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的设立和工作深化,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与脑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汇聚了一批由引进高层次人才引领的多学科、老中青年龄梯次合理的高学历人才队伍。中医药与脑科学研究聚焦中医药领域和生命健康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中药应用问题,以中医药与前沿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为主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开放创新,建立国内领先的中医药与脑科学研究体系,利用新技术、新思维,瞄准中医药与脑科学领域学科前沿。

中医药与脑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目前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5人,其中海外特聘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其他专职人员3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中医七情编码的脑机制

围绕七情如何被大脑编码的问题,利用转基因工具小鼠,建立七情动物模型,通过脑内核团埋管注射、神经束路追踪、光遗传学、双光子活体神经元观察、单个神经元钙成像等技术、结合算法统计分析等手段,解析编码七情的神经元在脑内的组成分布及其活动编码法则,观察改变这些神经元的活性对情志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2.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围绕中药复方或单体治疗抑郁症机制问题,建立多种抑郁症动物模型,根据中医药理论,应用先进的双光子显微镜、光遗传、神经示踪、神经电生理、分子生物学和行为学技术,筛选出快速高效的的抗抑郁症中药复方或单体,探讨抗抑郁症中药复方或单体的作用机制。

3.“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围绕“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现代生物学本质问题,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疾病模型,以七福饮等滋补肝肾、生精养髓的中药复方为干预措施,综合运用认知行为、电生理、液相悬浮芯片、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技术,研究外周免疫与中枢免疫的交互作用对髓海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变化与神经营养、神经保护、神经再生等生物学通路的相关性,揭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的生物学本质。

4.肝主疏泄功能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

围绕肝主疏泄功能脑功能区定位及分子机制问题,采用现代生物学等技术方法,结合临床肝疏泄失常典型病证,研究肝主疏泄与疏泄失常的主要生物学微观机制,揭示从肝论治方药作用机理;采用现代脑功能成像及定位、相关指标动态瞬时检测等技术,开展中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脑功能区定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阐明肝主疏泄的脑功能区定位,揭示其调控作用机制及其与效应器官的联系途径。

5.针灸调节作用的脑机制

围绕大脑如何介导针刺调节作用和针刺镇痛效应问题,运用神经束路追踪、光遗传学、光学切片技术、单个神经元钙成像等技术、结合算法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索针刺特定穴治疗IBS大鼠肠(肠功能紊乱,伴焦虑、抑郁)的脊髓/脑机制,包括孤束核介导作用的研究、扣带回介导作用的研究、边缘叶介导作用的研究,探讨针灸调节作用的脑机制。

团队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1项;团队获批山东省教育厅首批青创科研团队资助;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获软件著作权专利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