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深化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拓宽中医药研究的视野与思路,助力“中医药+”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11月15日下午,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简称中创院)联合中医学院共同举办第二期交叉创新学术沙龙,特邀中医学院马柯副教授及中创院杨雯晴副教授、卞艺斐博士作学术报告。中创院副院长阚东方、中医学院副院长李超、中医学院及中创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开始,阚东方向参会师生介绍了举办交叉创新学术沙龙的目的意义,以及本次邀请的各位嘉宾。希望以本次交流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创院和中医学院守正创新的优势,结合多学科交叉特色,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育教学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拓创新、协同发展。
马柯副教授以“唤醒沉睡的古代经典名方”为主题,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经典名方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指导原则,并以“百合地黄汤干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的研究”为例,介绍了如何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的中医原创思维和认知规律,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强调我们作为古代经典名方的原创国家,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重视并加快经典名方的开发进程。经典名方的开发是实现我国中医药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杨雯晴副教授以“斑马鱼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筛选平台的构建及应用”为主题,介绍了斑马鱼作为新型模式生物在基础研究中的独特优势,以及“通过大数据挖掘确定待筛选活血化瘀药物——斑马鱼AS模型筛选——有效药物确定及后续机制研究”研究思路。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Cas9mRNA/sgRNA等技术构建斑马鱼AS模型,进行全氟辛烷磺酸和原儿茶醛的AS毒性机制探索。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卞艺斐博士以“基于‘肠-血屏障’探讨中医‘正气’的现代医学内涵”为主题,将“肠-血屏障”这一前沿病理学理论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经典理论相结合。通过构建首株大鼠肠内皮细胞系、肠上皮-内皮共培养模型初步探究中药关键药效物质的作用靶点,进一步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代谢相关“肠-血屏障”损伤动物模型及其细胞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分子多个层面揭示中医“正气”的现代医学内涵,为中药调控肠道健康的研究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讲座结束后,各位嘉宾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深入探讨了如何坚持守正创新,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交叉创新学术沙龙学习了中医药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范式,拓宽了科研思路和学术视野,收获颇丰,受益匪浅。